精神健康|青年成長中適應身心轉變 學習應對壓力

都市病

發布時間: 2024/11/07 00:08

最後更新: 20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青年成長中適應身心轉變,學習應對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一詞不僅關注我們的身體上的疾病,更包括精神層面和在社會適應程度,可說是一個整全狀態。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不少家長非常關注子女的身體健康,但可能忽略了精神健康。一個人要達致「精神健康」,並非單止他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科疾病,更要考慮其他元素,包括是否獲得幸福感、能否發揮個人長處、有否對社區作出貢獻等。青年正經歷著身心及腦部發展,同時要面對不同的生活及學習壓力,容易引發精神健康危機,家長應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子女溝通,才有效輔助子女成長,達致真正的身心健康。

成長充滿挑戰難免迷惘

精神科專科陳啓泰醫生指出,青年的年齡約介乎為12至24歲之間,並於此階段由兒童長大發展至成人,在此過渡期經歷著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的轉變。在11至12歲時,正值青春期,小學生離開熟悉的校園,升讀中學,迎接全新的課程及環境;到15至16歲時,青年的自我身份及社交朋儕出現不同轉變,更要面對公開試的壓力;18歲時,生理發展續漸成熟,更在社會上轉換為「成人」的身份;到畢業後尋找職涯方向,開始實踐自己人生目標。

青年在這成長歷程中不斷探索,在心理發展上建立自我身份,同時迎接人生不同挑戰,難免會在過程中感到迷惘。「人類在生長發育時,大腦的某些區域成熟速度不一致;加上掌管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發育較早,而負責抑制衝動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皮質相對較遲成熟,當中的差距容易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化、躁動的行為,這也是為何有些青少年在朋儕影響下可能會容易出現吸毒等冒險行為。」陳醫生補充。

環境塑造大腦思維

而在生態學層面上,成長過程涉及生物(包括人類)與環境的交流互動。隨著成長,我們面對的不同經歷會令環境產生變化,而這環境的轉變,同時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陳醫生解釋:「在生理學上,在我們大腦內有各式各樣的神經元,並彼此連結起來,組成一個複雜的網絡系統,它影響著我們的動作、情緒、思考及行為等各方面。而環境的轉變是刺激神經元連結的重要因素。」

當我們接觸新事物時,神經元會產生新的突觸,與其他神經元相互連接;而在學習過程中,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結會被加強。同時間,神經元之間突觸亦會被適當「修剪」,令連結更精確。到青年期時,這「修剪」的活動會變得更加活躍,令大腦的網絡能夠產生微調,有助提升我們處理複雜事情的應變能力,這可以解釋青少年無限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潛在的柔韌力。

總括來說,青年的成長受不斷改變的環境、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當中充滿挑戰及機會,亦容易出現青年精神健康危機。雖然每位家長都曾經「後生過」,但近年來社會環境變化萬千,家長亦要應與時並進,放下自己的一套,不應將固有觀念套用於年輕子女身上。

陳啓泰醫生提醒,精神科疾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案,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啓泰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撰文 : 陳啓泰 精神科專科醫生

欄名 : 健康專家專欄